微囊藻素的危害记录

2023-05-06 17:07:14 资讯 副业老板

微囊藻素的危害记录

1、家畜及野生动物饮用了含藻毒素的水后,会出现腹泻、乏力、厌食、呕吐、嗜睡、口眼分泌物增多等症状,甚至死亡。对于人类健康,微囊藻毒素也具有很大危害性。其中MC-LR的半致死剂量(LD50)约为50μg/kg~100μg/kg。

微囊藻素的化学性质

1、微囊藻毒素(Microcystin,MC)是一类具有生物活性的环状七肽化合物,为分布最广泛的肝毒素。主要由淡水藻类铜绿微囊藻(Microcystis aeruginosa)产生1。具有相当的稳定性。它能够强烈抑制蛋白磷酸酶的活性,还是强烈的肝脏肿瘤促进剂。

2、微囊藻毒素是一种具有自我强化机制作用的生态生长调节素,高浓度MC可以影响水生植物种类的多样性,从而帮助蓝藻获得竞争优势,直至形成水华。

3、微囊藻素质谱图册参考资料。 飞行时间质谱根据相同能量的离子质量不同时速度不同的原理,使用电子电离源,施加脉冲拉出电压,再经加速极加快离子速度后进入无场区漂移管。不同质量的离子则以不同的时间通过相同的漂移距离到达接收器。

4、MC作用于肝巨噬细胞,刺激细胞产生白细胞介素1(IL-1),IL-1再诱导产生可以引起急性炎症反应的物质,如前列腺素、血栓素及肿瘤坏死因子-δ(TNF-δ),这些物质导致了肝脏损伤和坏死,并引起炎症休克。

微囊藻素的毒素检测

根据藻类毒素的特性,与供水水质关系尤为密切的是肝毒素(以微囊藻毒素为代表)。 微囊藻毒素是由蓝藻水华中的微囊藻、项圈藻、颤藻等产生的环状七肽类肝毒素,已发现有70多种亚型,其中最常见的是微囊藻毒素-LR。

其中存在最普遍、含量最多的是MC-LR,MC-RR,MC-YR这3种微囊藻毒素(L、R、Y分别代表亮氨酸、精氨酸和酪氨酸)。国内外研究最多的主要是MC-LR和MC-RR。MC的毒性和其结构相关,Adda是表达MC毒性性的必需基团。

我国目前执行的《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》 和《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》均将微囊藻毒素列为检测项目, 规定MC-LR 含量1μg/L。 在微囊藻毒素的研究和监测方面国外较早,我国起步较晚。

蓝藻污染不仅会恶化水质,还可能释放出水溶解性肝毒素、神经毒素及其它毒素,其中危害最大的是由铜绿微囊藻、水华鱼腥藻和颤藻等蓝藻产生的微囊藻毒素(microcystins,MCs)。

微囊藻素的简介

1、微囊藻毒素(Microcystin,MC)是一类具有生物活性的环状七肽化合物,为分布最广泛的肝毒素。主要由淡水藻类铜绿微囊藻(Microcystis aeruginosa)产生1。具有相当的稳定性。它能够强烈抑制蛋白磷酸酶的活性,还是强烈的肝脏肿瘤促进剂。

2、MC是一种单环七肽物质,具有明显的肝细胞毒性。由于多肽中两种可变氨基酸组成的不同,具有多种异构体。其中存在最普遍、含量最多的是MC-LR,MC-RR,MC-YR这3种微囊藻毒素(L、R、Y分别代表亮氨酸、精氨酸和酪氨酸)。

3、MC是一种肝毒素,这种毒素是肝癌的强烈促癌剂。家畜及野生动物饮用了含藻毒素的水后,会出现腹泻、乏力、厌食、呕吐、嗜睡、口眼分泌物增多等症状,甚至死亡。对于人类健康,微囊藻毒素也具有很大危害性。

4、微囊藻毒素是由蓝藻属(Microcystis)产生的一种毒素,可以通过微生物降解来减少其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危害。目前已经分离出了多株可以降解微囊藻毒素的细菌,包括Sphingopyxis sp.、Sphingomonas sp.、Novosphingobium sp.等。